会员评分: 2 / 5

点亮的星星点亮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
 

消失的阿根廷:马岛战争之后的“肮脏战争”

 

7TO72RLG3R710001

  对于阿根廷来说,30年前马岛战争的失败更像是一次新生。1976年到1983年,军政府发动“肮脏战争”镇压异己,上万人“被消失”。这段独裁阴影下的故事,也成为了阿根廷最黑暗的回忆。

  

  民粹主义政治家胡安·多明戈·贝隆和他的贝隆主义,在阿根廷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1946年,贝隆第一次当选阿根廷总统。上任后贝隆推行有利工人阶级的政策,致力于推动国家的工业化,他的思想成为了阿根廷政党中的主流,深得底层民众支持。图为1951年,贝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发表演讲,背景上是他和第二任妻子伊娃的画像。Haynes Archive/Popperfoto/Getty Images

  

  1951年,贝隆获得连任。但是发展经济不力,腐败问题严重,加之与罗马天主教会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他在1955年9月的军事政变中被推翻。下台后贝隆流亡到巴拉圭,辗转至西班牙定居。军政府上台后开始不断打压亲贝隆的政治派别。图为1955年9月,政变发生后,伊娃·贝隆的画像被从建筑拆上,亲贝隆政党的大楼被炸毁。AFP

  

  1950年代到1960年代,阿根廷政府更迭频繁,经济增长缓慢,社会动荡剧烈。1960年代后期至1970年代前期,政府未能使经济复苏,对亲贝隆的蒙特内罗的游击队打击不力,都为贝隆的回国创造了条件。图为1964年7月21日,布宜诺斯艾利斯,警察向贝隆的支持者发射催泪弹。Keystone/Getty Images

  

  1973年,阿根廷恢复民主宪政举行总统普选。尽管贝隆被排除在候选人之外,但是贝隆主义党取得了胜利,坎波拉当选总统。7月13日,坎波拉宣布辞职,为举行新一届大选铺平了道路。9月23日,贝隆再度当选总统。10月,他宣誓就职,其妻伊莎贝尔同时出任副总统。图为1973年,流亡10余年的贝隆返回阿根廷。Romano Cagnoni/Getty Images

  

  新生的贝隆政权在极左与极右势力的冲突中生存。由于贝隆的右倾立场,恐怖袭击事件大量发生,政府不得不颁行一系列紧急法令维持公共秩序。1974年7月1日,贝隆逝世,他的第三任妻子——副总统伊莎贝尔接任总统,但在1976年3月24日的军事政变中被推翻。图为1976年3月,政变军人在阿根廷政府大楼前警戒。Keystone/Getty Images

  

  1976年,陆军总司令维德拉和一批右翼军官发动政变,软禁伊沙贝尔,自任总统。接管政局的“军人执政委员会”随后宣称,为了“结束腐败和颠覆活动”,在阿根廷全境实行军事管制,议会被解散,民间集会被禁止。阿根廷进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图为1976年3月24日,政变军人集团首脑维德拉宣布就任总统。AP Photo/Eduardo Di Baia

  

  政变之前,维德拉就曾表示:“阿根廷的许多人民是应该死去的,这样国家才会再度变的安全。”政变后,一些富裕精英的保守主义者也鼓励军政府使用应该“处理”的人民清单来控制情势。军政府开始对反对派人士实行残酷镇压和迫害,展开一场“肮脏战争”。图为1977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士兵拦路设卡,对一名司机进行搜身。AFP PHOTO Ali BURAFI

  

  “肮脏战争”期间,“强迫失踪”(不遵循任何司法程序的有计划秘密绑架)被用作在社会中散布恐惧的一种策略。因为这种做法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并不限于失踪者的近亲,而且还影响到所在社区和整个社会。图为1982年3月20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名参加抗议示威的工人遭到逮捕。AFP PHOTO / Daniel GARCIA

  

  被绑架的民众往往遭到刑讯逼问和虐杀。阿根廷海军机械学校是当时最大的秘密酷刑和杀戮集中营,被用来秘密关押并酷刑折磨5000多名异见人士,只有200多人存活下来。图为1982年3月20日,布宜诺斯艾利斯,士兵将民众塞进警车送往关押地点。AFP PHOTO Daniel GARCIA

  

  军政府还使用飞机或直升机将异见人士扔下大西洋或阿根廷的河流 ,并且事前会喂受害人服食麻醉药,让他们无法反抗或求生。图为1975年在乌拉圭海岸上发现的尸体,手脚均被困住。AFP

  

  1977年,两名从事人权活动的法国修女在阿根廷遭军政府绑架并杀害。AFP

  

  根据阿根廷官方统计,在1976到1983年的“肮脏战争”期间,9000人被绑架、拷打致死,但大多数人相信,真实数字可能接近3万人。图为军政府的主要领导者,也是“肮脏战争”的策划者。REUTERS/Str MBH/HB

  

  因为军方隐瞒资料,事后的调查取证变得异常艰难。每到星期四,不管刮风下雨,都会有许多头戴白色三角巾的老妇人,集合在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的五月广场上,拿着照片呼唤自己没有回家的孩子。图为1982年,“五月广场母亲”们冒着大雨坚守在广场上。AFP PHOTO/Daniel GARCIA

  

  她们四处奔走,聚集在警察局、法院和监狱的门口大声抗议。尽管特务的盯梢和跟踪如影随形,但是他们只要试图带走其中一人,就会有几百位母亲一齐前往警局要求被当做同案犯处理。图为1980年,“五月广场母亲”手拿横幅游行。AFP PHOTO/Daniel GARCIA

  

  1982年,布宜诺斯艾利斯,“五月广场母亲”在政府大楼前集会抗议。AFP PHOTO Daniel GARCIA

  

  1982年,布宜诺斯艾利斯,“五月广场母亲”在游行中试图冲破警察的封锁。AFP PHOTO Daniel GARCIA

  

  面对国内罢工不断、社会越发不安,军政府试图通过转移社会焦点来缓解矛盾。图为1978年,维德拉接见带领阿根廷男足在本土夺得世界杯冠军的教练梅诺蒂。

  

  1982年4月2日,当时的军人总统加尔铁里派兵占领了阿根廷与英国有主权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企图借由战争带来的民族主义情绪笼络民心。阿根廷占领马岛的消息传回国内,数十万人聚集在总统府前高唱国歌,高呼口号,欢庆胜利。全国十多个政党一致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动,总统加尔铁里的威望达到顶峰。图为1982年4月10日,广场上兴奋的人群。

  

  然而,英国不惜重金组成强大的特混舰队杀奔马岛,英、阿爆发战争。历经70多天的战争,6月14日,阿根廷驻军司令梅南德兹少将向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摩尔少将投降。阿根廷战败,9800名阿根廷军人成为战俘。图为被击沉的阿军“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

  

  1982年5月21日,圣卡洛斯湾投降的阿根廷部队丢弃的钢盔。

  

  马岛战争的失败也加速了军人集团势力的终结,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于同年6月17日辞职下台。图为1985年11月11日,加尔铁里,空军司令等三人因为在马岛战争中的渎职等行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军事法庭出庭受审。

  

  一年后,军人政权退出历史舞台,阿根廷恢复宪制。1984年10月,阿方辛就任总统。新政府很快开展了对维德拉集团的清算,成立了“全国失踪者委员会”。图为一名曾经“被消失”的幸存者回到曾经监禁自己的地方。AFP PHOTO Enrique SHORE/CONADEP

  

  1983年,布宜诺斯艾利斯,人们发现数百具在军政府独裁时期失踪的遇难者遗骨。AFP PHOTO Daniel MUZIO

  

  2001年,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一名前阿根廷军政府军官即将被引渡至西班牙受审。AFP PHOTO/Alfredo ESTRELLA

  

  2005年1月14日,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一名涉嫌使用飞机坠杀异见者的前阿根廷军政府军官被抬进法庭。

  

  2010年,阿根廷蒙罗,军政府独裁时期的失踪者肖像被放置在一个庭审现场。AFP PHOTO / JUAN MABROMATA

  

  2006年3月24日,正值1976年的军事政变发生30周年,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抗议者将维德拉的头像模型烧毁。AFP PHOTO/Daniel GARCIA

  

  2010年12月9日,意大利罗马,阿根廷摄影师Gustavo Germano举办一场名为《缺席》的摄影展,照片里的孩子在“肮脏战争”中失去了双亲。马岛战争距今已过去30年,军政府的时代也早已过去,但当年的大屠杀却是阿根廷人民永远的痛,它留下的巨大疮疤在几十年内很难愈合。AFP PHOTO / ANDREAS SOLARO